2022北京冬奥会的各项比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在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中,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本届冬奥会上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采取了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多项措施,践行了我国“绿色办奥”的理念,彰显了大国担当。
“绿电”点亮冬奥场馆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是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便被交口称赞的浪漫故事。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3大赛区26座场馆,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而这电能全部是由张家口的风能、光能转化而来的绿色能源。
作为北京冬奥会重点配套工程,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可以将张家口随机的波动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转化成稳定的电能送入北京。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叶春告诉中国工业报,示范工程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示范工程将张家口地区大规模、不稳定的新能源进行多点汇集,形成稳定、可控电源,从而实现大规模、稳定的输出,解决了新能源间歇性、不稳定性等并网难题。工程投产后,每年可输送相当于北京市用电量十分之一的清洁电量。
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使用“绿电”的原因是什么?叶春在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大力发展和应用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绿电”,是促进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使用“绿电”,既是我国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冬奥会各项任务的最直接体现,也是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做个样板。
就全部场馆使用“绿电”的好处,叶春强调:
一是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这本身在奥运历史上就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我国履行负责任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
二是大力发展绿电,是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主要措施,也是提高能源供应安全保障的措施。通过冬奥会100%“绿电”的使用,更能彰显出我国做强新能源、把“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决心。
三是通过冬奥会100%“绿电”的使用,采用柔性直流电网实现绿色能源大规模的输送、并网及消纳,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新型电力系统积累经验。
叶春强调,冬奥会场馆使用100%“绿电”,其“发、输、变、配、用、储”整个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发电侧,大力发展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在输电侧,通过柔性直流电网实现绿色电力的跨区输送;在用户侧,通过电能替代等实现冬奥场馆的高度电气化;同时,整个电网系统为冬奥场馆用电给予系统安全保障和备用。除了技术因素,冬奥100%“绿电”的使用还需要电力交易等市场手段的支撑,以及各种政策的共同合力才能彻底实现。可以说,冬奥会“绿电”的使用,是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典范,必将为我国能源电力转型提供经验借鉴。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发电侧的关键是大力提高新能源的比重。本次冬奥实现了在发电侧100%新能源的使用,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终极目标,是能源转型的理想状态。通过冬奥100%利用新能源这一个‘点’,必然会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推动作用。”叶春表示。
清洁能源助力冬奥
“绿色办奥”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四个办奥理念之首,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工业报了解到,国机集团积极发挥在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综合技术优势,为冬奥会助力。
国机集团下属中国中元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院项目经理刘彦伟在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元”)承接了冬奥会延庆赛区综合能源利用EPC项目。
刘彦伟介绍,冬奥会延庆赛区综合能源利用EPC工程项目是为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提供热、冷、储、光伏发电等综合性能源供应服务的配套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延庆冬奥村集中供热、供冷能源站及二级泵站,山地新闻中心集中供热供冷能源站、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以及赛时能源保障服务等。项目总供能面积13.6万平方米,冬季赛时最大热负荷可达9858千瓦。在项目中,中国中元重点结合“双碳”理念,创新地采用高压电极锅炉加水蓄热方式为赛区供暖,并在新闻中心屋顶天窗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方式安装分布式光伏系统,为国际奥运史上首次实现100%绿色能源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项目按照绿建三星设计标准及低能耗示范落实设计,实现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绿色、高效、可持续的设计原则与奥运项目建设相结合,采用100%绿色能源供给,从而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刘彦伟表示。
让“水”资源循环起来
让“污水”变“清水”、让“污水”变成清澈可循环利用的“再生水”,这些让水资源循环起来的技术,为践行“绿色办奥”理念提供了支撑。
据了解,冬奥会的部分场馆配套设施用的是“再生水”。什么是“再生水”,清澈可循环利用的“再生水”又是怎么“变”成的?
据了解,“再生水”是由污水经过处理厂层层过滤和处理,把浑浊的污水处理成清澈的可用水。
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重点配套保障工程,首创环保集团旗下北京延庆城西水厂用实际行动为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首创环保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创城西再生水厂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处理规模6万吨/日,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海陀山隔空相望。在这里,经过处理的优质再生水将源源不断地流入冬奥会赛事场馆、高铁站、运动员公寓,为冬奥会赛场及周边森林景观浇灌“输血”。城西水厂采用半地下式设计,厂区内绿化率达70%,其中融入延庆山、水、人文等元素,生态环境优美,长期吸引多种野生鸟类栖息于此。
“为排除隐患,做好冬奥会保障工作,首创环保集团启动了城西再生水厂生化池的技改工作,并于冬奥会开幕前完成。生化池技改工作完成后,可确保水厂运行稳定安全,保证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再生水供应充足、出水稳定达标。”首创环保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每一点用心,都是北京冬奥会对“绿色办奥”理念的生动实践,方方面面的精准举措,点点滴滴的创新成果,共同铺就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之路”。“绿色办奥”理念的背后,是中国的大国担当,作为首个承诺办奥实现碳中和的国家,中国将书写历史,也向世界提供了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关系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